第(2/3)页 郑智坐在将台之上,看着远方惨烈的大战,连连点头,口中还道:“郭药师倒是不错,可堪一用。” 已经到得身旁一起烤火的李纲答道:“未想辽人之兵比我朝州府之兵强悍许多,当初听闻辽人几十万人打不过女真一两万,直以为这些辽人都是贪生怕死之辈。若是没有相公麾下的人马,此战结局不堪设想。” 郑智听言点点头道:“已经到了燕京,辽人已经不在话下。将来要面对的便是女真人了,以后要考虑的便是如何与女真人打交道了。” 郑智对于女真人的战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当年粘罕在密林之中与渤海人作战,女真人个个如野兽一般,不需阵型,不要指挥,漫山遍野追杀着无数的渤海人,便是当初郑智也震惊无比。 人与人,终究是有差距的。当一个人从小在丛林中长大,面对的都是丛林里的威胁,能顺利长大成人已然就是很大幸运,看惯了生死的女真人,在熊与虎的口中夺取食物,为了每一顿饱饭都能用生命去争夺,这样的人,上阵打仗会是一个什么模样,足以想象。 越艰苦的生长环境,便生长着越坚毅的人。生女真的传统便是面对死亡的从容。 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也出自女真金国,一百年后,金国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国亡在即。皇帝刚刚登基半天,登基典礼都没有结束,便冲入阵中战死。金国的亡国皇帝,也算得上是历朝历代比较壮烈的。 “相公,以后面对女真,必要时时防备,不可有一刻松弛。此事也要与陛下禀奏清楚,以免陛下于东京不知其中利害,交恶了女真。”李纲说道。 李纲似乎还不明白郑智与东京的关系,亦或是李纲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郑智与东京是个什么局面。大军之中,也多与李纲一样,只因为打完这一仗,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了,自家相公回了东京自然会加官进爵,所有人也会跟着郑智加官进爵。 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功抵过的惯例,何况郑智犯的这点过错在众人心中也算不得什么过错,与郑智灭亡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功劳相比,压根就算不得什么。 郑智回头看了一眼李纲,开口说道:“哼哼。。。伯纪,这大宋朝,哪里还有某立锥之地?” 李纲闻言一愣,似乎并不明白郑智所说,又道:“相公,此战胜后,大宋一百六十年夙愿达成,普天同庆,朝野同喜。相公为何出得此言?” “伯纪,你可知东京的官家已经下旨,拿某革职查办,戴罪进京受审?若不是鲁达在路上截得这道旨意,如今圣旨已经到了燕京城下,你说某是继续领兵攻打燕京还是听旨戴上铁链回京请罪?”郑智直言不讳。 有些事情,也到了摊牌的时候了,麾下那些跟随好几年的军将倒是好说一些。但是李纲这个正统的进士,读了二三十年圣贤书的人,郑智少了许多把握。摊牌不为绑架李纲,而是给李纲最后一个选择的机会。 李纲闻言大惊失色,口中急道:“相公,东京岂可如此行事?大战当前,若是没有了相公,不说此战如何,便是粮草辎重供应也会立马中断,十几万大军岂不是要作了鸟兽散去?一百六十年夙愿,岂不是化为乌有。官家此举不妥,东京诸公也不知轻重,何以如此可笑。国家存亡大事,如此安排,比之孩童都不如啊。。。” 李纲说得痛心疾首,在李纲心中,自然是向着郑智的,只因李纲参与了这场战争前前后后所有的环节,了解这场战争所有的大小事情。不说情感上,便说这么久的努力,李纲也不想前功尽弃。 李纲进入官场之后,几乎所有的差事都是围绕着这场大战,其中的酸甜苦辣太多太多,费尽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途,多少次在马背之上磨破了双腿,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的焦头烂额,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件事情失去了性命。 之前知道蔡攸带兵去拿郑智家眷,李纲已然气愤至极,此时再闻此事,李纲话语都少了几分收敛,直说皇帝此举不妥。 郑智点了点头道:“而今于我,只有一条路,便是硬着头皮撑下去,打败辽人,阻挡女真。用兵威弹压燕云十六州,控制郭药师这种两面三刀之辈。如履薄冰,东京之事只能暂时抛在脑后。将来是死是活,史书是忠是奸,便留待后人去说。” 李纲闻言,看着郑智,眼中已有热泪,此时才知道面前这个汉子到底背负着什么,才知道其中的压力之大,只道:“相公忠义,不论之后谁人如何去说,下官一定秉公而言,不教宵小之辈污了相公威名。”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且先打赢此战再说其他。”郑智淡淡说道,眼神只看前方不断往城头上攀爬的士卒。耳中只闻那惨烈无比的哀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