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目的性与携带信息-《我们生活在南京》
第(3/3)页
“赵叔你说!”白杨打起精神。
“首先,杨杨……你觉得把一颗时间胶囊,一件时光慢递,送到二十年后,很困难吗?”赵博文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又抽出一根。
今天他抽的烟比通常一个礼拜都要多。
白杨听到这个问题,愣了一下。
“难?”
“不,不难,其实一点都不难。”赵博文“啪”地一下打着打火机,拢在手心里点燃香烟,“老王的想法是对的,埋个时间胶囊其实不难,把它送到二十年后也不难,但为什么我们失败了那么多次呢?”
问完这个问题,老赵深吸了一大口。
“因为世界毁灭社会动乱。”白杨回答,“胶囊会被人挖出来。”
“对,是这个原因,应该说很有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双盲,要防止有人同时知道胶囊是什么和胶囊在哪里。”赵博文点点头,“但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杨杨,要学会把一个单独的事例推广延伸到普遍领域——”
赵博文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
“杨杨,我现在把这颗石子扔进门口的绿化带里,你认为它能不能留存到二十年后?”
白杨怔了怔。
不等他回答,赵博文自己就把答案揭晓了,“一定是可以的,我们把这颗石子随便扔到绿化带里,只要不出意外,不是太倒霉被车碾碎了,它一定可以完整地待到二十年后,毕竟没人会跟一颗不起眼的石头过不去。”
白杨点点头。
“但是——”赵博文话锋一转,“如果我们要把这颗石子送到二十年后的bg4msr手里,仍然随手扔进绿化带,能不能做到?”
“不能。”
“对,不能,想把石子送给bg4msr,必须要把它塞进时间胶囊,要遵循双盲守则,否则就会失败,要是把它随手往绿化带里一扔,百分之百送不到对方手里。”赵博文问,“为什么都是同一颗石子,但两个结果大相径庭呢?”
“因为第一种情况不必送给特定的人,无论石子在二十年间流落到了什么天涯海角,它还在那里就行。”白杨说,“但第二种情况需要把它送给某个人,那就复杂多了。”
赵博文点点头,“本质区别在哪儿呢?”
白杨沉吟几秒钟,“本质区别……”
“先不急着想,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赵博文仍然用石子举例,“我们现在再去捡两颗石子,一共三颗石子,我们把这三颗石头,扔进绿化带里,它们能不能存活到二十年后?”
“可以。”
“对,可以。”赵博文说,“那我们现在把三颗石子排成一个一字型,杨杨,这个石子阵能不能成功留存到二十年后?”
“不行。”白杨说,“它肯定会被打乱。”
“为什么同样是三颗石子,结果又大相径庭?”
“因为……第一种情况不用顾及阵型嘛,阵型太容易受到干扰,被人打乱了。”
“是,不过这是表象,我们要看到本质,只有看清本质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找到其他运送时光慢递的方法。”赵博文点点头,扭过头来,竖起两根手指,“杨杨,现在我要引入两个概念,一个叫做目的性,一个叫做携带信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