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能不能有所收获? 书房里,他的两位年轻的谋士正站在他日常使用的那副桌案边上,而在桌案上,很显然的平放着几张写满了字的绢纸。 两位谋士都低着头,虽然看不清他们的神色,但是,从他们站立的身姿,王谧判断,大概书信里的内容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 不是吧! 难道,氐秦最终还是不同意合作吗? 他们氐人的脑子是不是不太好使? 送上门的机会都不要吗? “这个人,你认识吗?” 徐羡之首先开口,一旁的刘穆之立刻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怎么?” “你不认识他?” 徐羡之摇摇头:“不认识。” “不应该啊,想当年,他还是很有名气的。”刘穆之喃喃道。 徐羡之到底还是年岁小了些,出道晚了些,论年纪,他明明只比刘穆之小几岁而已,完全是一代人。 可是,此时的表现却好像刘穆之已经是个老前辈了,听着他讲那些过去的掌故,小徐就好像是虚心的徒弟一样,件件都稀奇。 现在人们终于明白,小徐和老刘的差距在哪里了,真的,差的太远了,老刘这些年在京口,虽然是过着一文不名的日子,但是,人家可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 虽然日常喜欢蹭个饭,吹吹牛,但是,人家是有真本事的,肚子里有货。 不只是大晋境内的事情,就是氐秦的、慕容部的,虽然老刘还从没有和这两边的人交过手,甚至见都没见过几个实体,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他们的信息全都知晓。 蛰伏那么多年,他的精力都用在这些地方了。 徐羡之呢,确实是有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瓜,同时也善于权谋,是个混朝堂的好苗子。 但是,事实证明,差距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这是个人性情的问题,和别的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刘穆之虽然年纪也不算大,但是却十分沉稳,别看平日里热爱吹牛打屁,但那都是表象,也是他推销自己的手段。 真实的刘穆之,从来都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弹指之间就可以把上级交代的一切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不出一点差错。 而徐羡之呢,就没有这样的本事了,人又年轻,性情又骄傲,虽然在他的前面还有桓玄顶着,仿佛他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目标, 但其实呢,在荆州,他们两个基本上属于卧龙凤雏一般的存在。 桓玄不是好惹的,徐羡之看起来很好惹,其实那只是针对桓玄来说,实际上,徐羡之那也绝对不是个好脾气的人。 桓玄出自谯郡桓氏,那门第高高的,在荆州几乎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谁也惹不起。 而东海徐氏呢,那也不是等闲的家族,在荆州,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了。 要不然,你以为桓冲是从大街上捡到了那么一位青年才俊的吗? 当然不可能了。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科举制度没有兴起的年代,世家子弟交友的范围其实也是很狭窄的。 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是休想被挖掘的。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朝廷选拔人才的大事上,那些平民百姓家的能人异士,如何能走入朝廷的法眼呢? 他根本就没有途径! 于是,人们时常感叹,王朝之初往往人才济济,这是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个朝代人才储备最丰富的时期。 这之后,不论是王朝的气运还是人才的涌现都会走下坡路,这是必然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且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无法被打破? 原因就在于人才的选拔,以古代而论,一个王朝的开始,往往是以战乱开始,那个时候,战争会阻断原有的人才选拔系统,让群雄逐鹿,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打破原有的世家垄断,一展才华。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