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谢安的锦囊妙计-《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1/3)页

    所谓朝堂上格局的改变,说的就是那些北方的旧世家,现在的大晋朝廷,其主体构成,当然还是绵延几十年的,原本南渡的几大世家以及一些土著豪族。

    但是,等到平定了北方,朝堂上的格局肯定要有大变化,那些曾经的北方豪族,没有南渡的,他们的利益要保证吧,不可能让他们一席之地都没有吧。

    还有那些被平定的北方部族的原有人马,挑挑拣拣的,能用得上的,也还是要用。

    可是,如何处理这些人的关系,他还真是有些挠头,这些人的关系实在是太复杂了,各自又都有代表的利益集团。

    他们之间的矛盾,老实说简直是不可调和的,绝对不是说几句吉祥话就可以化解的。

    于是,只能求教于谢安这位老前辈了。

    虽然难度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当年,谢安初入朝堂的时候,面对的也是一个互不相让的朝堂。

    那些大臣,一个个的都认为自己是人中龙凤,全都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应该占据更大的利益。

    以至于谁也不服谁,正是因为他们无法选出一个可以压服对方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这才把早就宣布远离朝堂争斗,不愿出仕的谢安也拉了出来。

    不管你是个什么想法,让你出来你就只能出来,你就是不乐意,也就只有你了。

    你放眼看看,这个大晋的境内,除了你,还有谁能摆平这些各怀心思的老油条?

    而谢安虽然以40岁高龄出仕,但是一出手就不凡,真的弹压住了这些各怀鬼胎的大臣。

    这个方面,谢安很有经验。

    然而,王谧的虚心求教,却并没有换来谢安的积极回应,在他看来,眼前的年轻人早就拥有足够的实力调和朝堂大臣之间的矛盾,根本就不需要他出手。

    这是其一,其二,将来,如果,他能更进一步的话(这几乎已经是一个必然的结局了,虽然双方都没有挑明,但是,谢安的眼睛也不瞎,他看的很清楚。)他将要面对的局面肯定比自己当年更加复杂恶劣,老谢自问,这可不是他能参谋的事。

    但是,在别的方面,他却可以帮一把。

    只听他淡淡说道:“稚远,我们先不必把问题想得太过复杂,也太过长远,毕竟,那些都需要你先把地盘打下来再说,你要关注的,反而是大晋的朝堂之上。”

    “还请阿翁赐教。”王谧仍然表现的很谦逊。

    谢安饮了口茶,目光放向远处,这件事,说起来,话可就太长了……

    但是,长也要说,大晋的朝廷,或者说以后的新朝廷要想走得远,这就是必须要经历的一课。

    “老夫看来,你和谯郡桓氏关系处的很好,这一点,你做的比我好,没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当年,我也想要和桓氏一族和睦相处,但我们那个时候,条件并不允许。那个时候,桓氏一族的实力比现在更加强盛,朝廷对他们多有忌惮。”

    “他们呢,因为势大,也不肯对朝廷退让,很是豪横,这样一来,我除了拉拢以外,当然还要适当的打压一下,不可能让他们事事顺心如意。”

    “而现在,你所面对的局面还是大有不同,自桓温去后,桓氏的势力还是消减了不少,再加之,桓冲这个人,总体来说还是识大体的,愿意和朝廷合作,虽然也是要保证他桓氏一族利益的前提下。但是,这是晋朝的规矩,想当年,桓氏也是可以留在中枢朝廷和我们均分利益的,但他们选择了去镇守荆州,挟持一方,对于朝廷来讲,有人可以看管荆州要地,当然是好事一桩。但是,相对的,又要让桓氏做事,就不能对他们太过管束,朝廷也会默许他们把荆州当做是自己的地盘。”

    “这就是大晋朝廷的规矩,是当时的形势,现在呢,桓冲愿意和朝廷合作,尤其是佩服你,那么,他们和朝廷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他日,如果真的是把北方的几个战略要津都拿到手中,相对的,荆州的重要性就会减弱,这是必然的。”

    “那么,桓氏一族对于朝廷来讲,就不再是个威胁,他们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可能,今天难以解决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或许就都不是问题了。”

    “多年以来,朝廷对他桓氏一族也算是很苛待了,耽误了许多人才进步,将来,对他们,你也可以不必那样防备了,随才任用,比如,桓伊那样的年轻人,老夫看来就很好。原本,当年我是想把他放到更好的州郡的,可是,碍于先帝当年对桓氏一族多有忌惮,也未能如愿,将来,你一定要重用他。”

    谢安居然提到了谯郡桓氏那一大家子,这是让王谧无论如何也预想不到的。

    一直以来,作为朝廷的代表的陈郡谢氏,和他们可不算对付,却没想到,到了这样的紧要时刻,谢老爷子却想到了他们。

    王谧很自然的点了点头,把这些记了下来。

    实际上,对于桓伊,王谧自然是会重用的,这一点甚至都不需要谢安提醒,而这位消息灵通的老者,他肯定也已经知道,王谧把桓伊也安排到了北伐的队列当中。

    这不就是重用吗?

    况且,这一次北伐意义非凡,一旦凯旋,那么跟随王谧出征的这些将领,几乎就是新的朝廷的理所当然的组成人员了。

    于是,王谧对桓伊的重视也是可想而知了。

    而谢安的一席话,更像是对桓氏一族的赦免令,这是由他的嘴里说出来的,却也是代表了朝廷的意思。

    毕竟,现在可以阻拦谢安的人也已经不存在了,司马家能说了算的人,根本没有了。

    坐在御座上的那个小娃娃,他对于这些变化能够发表任何的意见吗?

    他不能。

    于是,愿不愿意和桓氏一族和解,就是朝廷上的这些大臣们说了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当然还是保持着原来的看法,对他们多有忌惮,防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