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一章 今后国策,内扩外缩-《权倾南北》


    第(1/3)页

    平等、全面、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才是沈君高眼中一个合格的法律体系。

    严苛,并不能真的让百姓信服,只会让百姓恐惧。

    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畏惧,往往是最简单有效的控制手段。但是当这种畏惧积压的太多了,就会摇身一变,变成愤怒。

    恐惧了、担忧了太久的百姓,会去寻找一个宣泄口,去倾泻他们积压已久的怒火。

    在沈君高看来,这就是“天下苦秦久矣”的根源所在。

    所以大汉的律法,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禁止恶行,而不是约束百姓,把百姓完全当成生产粮食和器械的工具人。相比于“约束”,大汉的律法更像是一个强硬的“教化”手段,配合书院的道德教育,培养出适合于大汉社会的人。

    而约束,更多的是对官吏、对权力。

    李荩忱自己也不是学习法律的,他不知道沈君高的这种想法对不对,甚至皇帝陛下能够表示的也只是,真不愧是沈君高,真不愧是儒家弄出来的法律。

    在李荩忱看来,外儒内法或者外法内儒其实都有所偏颇,前者会导致人们知有圣人和道德而不知法律,一些模糊的话语和概念,自然会有太多的疏漏。后者······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李荩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行性,朝廷颁布了法律然后并不按着法律走,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呢?

    所以道德和法律,都应该成为教化民众而不是配合着约束甚至惩罚民众的方式,无所谓哪个更应该受到重视。

    道德是通过先生的言传身教、是通过圣贤的警示名言,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的,或者说熏陶出来的一种正确的思想。

    而法律则是通过明文规定来告知天下,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能做的、有利于社会的事,什么是在捣乱、是在逆流前行。

    这两个,都应该被重视,也都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

    李荩忱觉得沈君高这个出身儒家的法律修订者,应该明白自己的心思。

    看着沈君高现在在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李荩忱自然甚是欣慰。

    嗯,能够让你们这些文科生早背千年的律法,感觉不错。

    “陛下,西北和辽东都是战报频频,朝廷接下来还打算对外动兵么?”自家小舅子在旁边赔着笑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