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公民第四章:清华学府-《沧海孤舟》
第(2/3)页
过了几天风平浪静的日子,俩人也把这事看淡了。马上军训要结束,学校有一个典礼,为优秀学员颁奖,还有一些即兴的表演。许杰顺理成章获得优秀学员第一名的殊荣,并表演了军体拳格斗,粉丝收获多多。教官也动心了,私下里就劝他入伍。并承诺,只要愿意,现在就以军队备用人员的身份学习,每周受训一天,毕业后直接转尉官,而且现在就可以亨受军饷补贴。有军队背景,自然有好处。和父母商议后,许杰答应了。
事后才知道,整个清华如他这般加入的竟然有八十三人。培养方向不一,男女都有,均享受尉官待遇。
胖子煞是羡慕,于是拉着俩个女生打土豪,到酒店大吃一顿,晚上还去夜摊烧烤了一番才作罢。
清华大学在如今的国民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真正能说清楚清华建校史的并没多少。
清华大学最初的名称是游美肄业馆。1909年7月,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同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
1916年,清华学校提出筹办大学的计划,得到外交部的批准。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后,“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1926年,大学部设17个学系。
1925年设立的研究院,作为成立大学院之预备,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科,世称“国学研究院”。开办研究院旨在“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研究院实行导师制,开创了国学研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新风气。到1929年停办。
研究院“效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度”,“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其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为主。”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自设校,就专为选才而就,为国之备育,故现代军队后备人才皆多取自清华,燕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排名最前的学府。而清华和燕京大学自是排一排二的首选。
大三下学期,许杰开始下到考古队实习。带队导师叫朱诺.丽尔娜,是个犹英混血儿,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犹太人。她本来在英国学习古籍修复,参加过不少本地古迹挖掘。在父母的运作下,又作为交流生来到清华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夲身又有考古经验,于是被留校骋为教授。许司杰也早已不是高中时迁弱的模样,无形中被龙珠玉佩的滋养下,已有了军人的体格,加上部队的训练,更显出强势的气质`。合作的过程很顺利,朱诺也很喜欢多才的学生,许司杰随队考察的次数逐渐增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