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天宝十五年六月,由杨玄珪统领的中原武师队伍已然整合完毕,同时胡人埋在中原的暗桩钉子也在这几个月内被一扫而空。在出发前夕,杨玄珪潜入宫中,会面了自己那位倾国倾城的侄女。虽然二人之间并不太多联系,杨玄珪又是极少数几位没有凭借贵妃之势鸡犬升天的杨氏族人之一,但终归血浓于水,对于自己这个在世上为数不多的亲人,杨玄珪将自己当年的武林盟主信物留了下来,希望可以凭此物护住她的性命。 然而七月十五日,不知如何了解到此事的太子李亨迅速找到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随身宦官李辅国,鉴于天下百姓对杨氏一门穷奢极欲,祸乱朝纲一事积怨甚久,又有机会夺得可号令中原江湖各门派的盟主信物,三人随即合议发动兵变,一举起兵诛杀杨国忠,逼得玄宗赐死杨玉环,又酿出了此后旷日时久的杨氏灭门一案。然而在下葬贵妃之时,三人寻遍其所带行李,又将尸身上下查找一遍,却始终未能找到半片类似信物令牌之类的物件,只好悻悻放弃。 安史之乱结束,杨玄珪回到长安之后方知杨氏门楣覆灭一事,当时正值吐蕃犯京皇室再度出逃之时,趁此大乱杨玄珪潜回宫中,在长生殿内找到了被所有人都忽视的盟主信物——《长恨歌》中代表玄宗贵妃之间不渝之爱的那份钿合金钗。然而当时,不仅玄宗已然去世,就连马嵬兵变的策划者,肃宗李亨、将军陈玄礼与宦官李辅国也都一一宾天,满门尽丧的杨玄珪一腔悲怨疑惑竟是连一个可以发问的人都没有。 最终杨玄珪做了一个决定,他趁着这段时期藏身于宫中,直到吐蕃退兵,代宗回朝后,杨玄珪在深夜之中潜入大内宫闱,偷入皇帝寝宫之中,以命相逼,强行与代宗皇帝达成了一个协议:杨玄珪可以接受朝廷不承认甚至抢夺他们远征塞外武林的功绩,也会让回返中原的五十六位宗师远离各自门派以免加深官府与江湖彼此的隔阂,而他自己也会在未来十数年间隐于山林高悬盟主之位,使得朝廷有更多机会去渗透加强对中原武林各派的控制。而杨玄珪要换的,就是李氏皇族必须在私下对于因为战争而受到损害的门派进行补偿,同时保证那幸存下来的五十六位宗师的安全不受侵害,并即刻终止对于杨氏一族的追剿灭门行动且对参与此事的相关官员做出相应的惩治。 第二日,从寝宫中送出了一股金钗与一半钿盒,遵旨意赏给了宫里一个地位最低的小太监,从此便再无此物音讯。 …… “那,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又……” “哼,因为祖父当年与你一样,明明有期颐之岁,竟还那么天真地信任了朝廷。虽说祖父在仙逝之前也作了布置,通知了几个与他私交甚好的名门大派中的长老,又将新信物长恨剑的所在写于书上暗中交给你且藉由华严寺主持之口告知天下,显然就是想将全武林的目光都放在英雄乡这里让朝廷不好动手,但没想到那群不良人把时间抓的这么紧,早一丝会让祖父做好布置,晚一点又不好在各路关注之下动手……” 愤愤不平却又不可奈何地低声骂了一句,杨暾继续道: “不得不承认,这一代的鹰犬们有了个好头子。总而言之,朝廷现在毁了约,彻底铲除了可能会对皇家威严造成损害的英雄乡五十六位老前辈,将那段往事永远埋藏了起来,而我这段时间来虽然也在尽可能散布这个真相,但还是没能引起武林与官府的对立,毕竟事情太过久远,如今掌握各派的上层人物大都早已不关心当年的真相,只留下一抔黄土,与我们身后那处村落里尚未干涸熄灭的血与火了……” “那……若是杨兄成为了盟主,你想做些什么呢?” 王凡问的有些凝重,他从杨暾的话语中咀嚼出了几分危险的味道,若是此行最后的结果,是让杨暾夺得先机最后顺利取得长恨剑继任盟主之位,然而如果因此导致他引导整个中原武林与朝廷全面对立的话—— “呵,你不必担心,我要争夺盟主之位,只是因为不想堕了祖父之志,也为那些因祸事流落失所的杨氏族人留一点立足之地而已,至于要与朝堂争一争什么的……莫不说我已无此念,就是有,哪怕是凭着长恨剑在手,我的名望也凝聚不了一股足够强大的力量,无异于以卵击石。当今中原武林,先历经安史大乱,又为了镇压魔门兴起耗费元气,现在正是百废待兴,亟需休养生息之时,我若在此时提起战端,只怕是连这个盟主的位置都保不住的,此等自毁长城之事,我又怎么可能会如此不智呢?” 杨暾看出王凡心中疑虑,笑着坦率答道。王凡一听,反倒是自觉有些惭愧,不好再多言,匆匆道了晚安,便蜷在一起睡了过去,而杨暾却一言不发,双手枕于脑后,静静看着夜空群星烁然,沉默良久后,将口中咀嚼甚久已成渣滓的草根一口吐出,把头顶上的旧斗笠向下拽拽挡住眼睛,喃喃道: “怎么可能……” …… 第(2/3)页